近日有媒體報導指出,不動產業者宣稱碳費徵收後可能會推升房價5%至10%。這一消息引起了許多人的關注,特別是在當前房價居高不下的情況下,不少潛在買房者更擔心未來的購房成本會進一步上升。然而,內政部和環境部對此作出了澄清,指出這種說法缺乏科學依據,並提醒業者不要以碳費徵收為藉口哄抬房價。詠溱覺得有些新聞不能只看表面/或被媒體牽這走…..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信息的真相。
碳費徵收的現狀
首先,值得注意的是,碳費尚未實際徵收。根據《氣候變遷因應法》第28條規定,為了達成國家溫室氣體長期減量目標,環境部目前正在進行溝通與評估工作,目前也尚未確定具體的徵收對象和費率。碳費徵收辦法已於今年4月預告,初步設定的徵收對象主要為年排放量達到2.5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以上的電力業及製造業,其中包含了鋼鐵和水泥業,這些涉及建築材料的行業。
碳費對房價的影響有限
環境部解釋,目前碳費的徵收對象並不包括營造業及不動產業。從房價的結構來看,碳費主要影響的是營造成本,而營造成本在房價中約佔15%至35%。其中,受碳費影響的營造原物料如鋼鐵製品、金屬結構、建築組件、水泥及其製品,只佔營造成本的31%。經過計算,這些材料的碳排放量對房價的影響不到1%。因此,所謂碳費會導致房價上漲5%至10%的說法,無疑是杞人憂天。
房價與碳費的真實關聯
內政部進一步指出,建築成本包括土地成本、人工成本、規劃設計成本、原物料成本及機具成本等多種因素。即使未來碳費徵收對象中包含鋼鐵業和水泥業,對建築成本的影響也非常有限,無法達到推升房價5%至10%的效果。因此,坊間所謂的「綠色通膨」說法,其實是危言聳聽,沒有科學依據。
呼籲理性面對碳費議題
內政部強調,建築相關原物料廠商不應藉碳費議題惡意抬高價格牟利。從科學數據和政府部門的評估來看,碳費對房價的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。不動產業者不應在沒有科學依據的情況下,利用碳費話題哄抬房價。環境部也提醒大眾,如果發現有業者惡意炒作房價,務必向相關部門反映。
氣候變遷與社會責任
氣候變遷是我們不可忽視的重要議題,政府為達成減碳目標,提出碳費政策是必要的。然而,部分業者借此哄抬房價,不僅對市場造成混亂,更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。 這次內政部與環境部的澄清,讓我們了解到碳費對房價的實際影響非常有限,有助於消除市場上不必要的恐慌和不實資訊。
總結
希望透過這篇文章,能夠幫助大家更清楚了解碳費政策的真實情況,不被謠言所困擾。在面對房價波動和市場信息時,應多方查證,不要被不良業者利用碳費議題來誤導,做出不理性的購房決定。讓我們共同推動社會進步與環境保護,並以理性態度面對碳費政策。 了解更多碳費政策及其影響,保持理性消費,保護你的購房權益。
資料參考來源-內政部-即時新聞澄清: //www.moi.gov.tw/News_Content.aspx?n=8&s=320206